数次与诺贝尔擦肩而过的村上春树

发布日期:2015-05-12 15:41 点击量:

在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所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和日语系的邀请下,511日下午霍士富教授在学术苑二号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做了一场《诺贝尔之问-----从川端康成到村上春树》的讲座,文学院院长王冠、副院长张建华、院长助理赵元苍也应邀参加了此次讲座。

霍士富教授是日本立命馆大学的文学博士、西安交大博士生导师,是日本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专家,在日本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他曾在中日的多家著名刊物发表了四十多篇重量级的论文,翻译著作十几部,在学界享有很高威望,现为文学院日语系学术带头人。文学院卓斌信副教授担任了此次讲座的主持人。讲座开始,霍教授便直入主题按照写作时间顺序介绍了村上春树的四部经典作品。围绕着村上春树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把村上春树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莫言做了比较,并给师生们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规则。霍教授提到“村上春树的作品紧紧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通过不同作品的主题表现了不同的时代意蕴。但他的作品呈现的更多的是城市人的生活,而大江健三郎和莫言的文学作品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关注下层民众疾苦,尖锐的批判现实而获得了认可。”

霍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解读了村上春树的创作特点,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师生们都表示获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使师生们更深刻的了解了村上春树的作品,更多的是开拓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深化了学术思维,并对今后的论文写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特别是王冠院长向霍教授提出了两个专业问题把交流互动推向了高潮,“村上春树的作品缺乏批判精神是否和日本民族文化特点有关,整个民族似乎缺乏对历史深挖掘的意识?其次,您怎么看待日本作家的自杀现象?”霍教授解答说:“日本存在着“私小说”这一概念,也就是我写我事。除了大江健三郎和夏目漱石等尖锐的批判现实的作家,日本作家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批判,村上春树的作品呈现的更多的是遗忘和丧失。关于自杀的问题这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日本人对死亡的理解有关,日本人的自杀率在世界上都属于比较高的,他们认为人的生命之美在最辉煌的时候就应该切断,这样给世人留下的才是最美好的东西。比如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四十五岁时候选择自杀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创作已经达到了顶点,而不能再写出更优秀的作品了。”

    霍教授的解答更加深了大家对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民族的理解,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讲座今后应该多多举办。